來源: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網
企業使用頻率最高的,莫過于"客戶是上帝"---企業一切經濟活動都圍繞"客戶"這個中心運轉。
視"客戶是上帝"這本無錯,但是不同的企業,會有不同的理解,執行當然就會有偏差,其結果更是相差甚遠。
國內企業講"客戶是上帝"的時候,企業經營者看到的是"客戶帳上的錢即將流入公司帳號了",所執行的,當然是為了客戶帳戶上的錢"順利流出",除以之外,包括企業員工及供應商都是奴仆,甚至是"孫子".
不是嗎?企業老板為了攏絡客戶,可以陪客戶"上山下海".大吃大喝兼卡拉OK,一擲千金而毫不吝嗇。而同樣給企業創造了價值和效益的員工,該給的工資和加班費,卻被老板左扣右扣,所剩無幾。與企業攜手走來的供應商也被企業老板視為"要錢"的,該付的貨款卻被企業老板視而不見,甚至被無良的老板拖欠拖欠拖得破了產。
但是,每當企業遇到困難之時,企業老板最先想到的肯定是"企業員工和供應商",千方百計拉攏員工共渡難關,用"道義"攏絡供應商不棄不離,為的是拖延支付到期的貨款。一旦企業走出困境,首先忘記的肯定是員工和供應商。
不是嗎?當今不少企業都說"招工難",而外資企業似乎不太難。外企只要稍稍放放風聲說要招什么職位人才,第二天,企業便會門庭若市,任憑外企老板左挑右選。
普遍認為,外企開出的薪酬會比國內企業高出許多,人才流失也少。但是,據熟知外企管理運營的李先生告訴筆者,其實外企薪金也并不高,所不同的是外企不僅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(尤其是《新勞動法》的執行),按時保質保量支付薪金,為員工作了長遠的職業規劃:在職多長時間和作出成績時可以享受什么樣的待遇,讓員工安心工作,更重要的是,外資企業有一套嚴謹的行之有效的"在職培訓計劃",考核升職機會公平公正等。此外還有到國外進修深造的機會,以及出國旅游考察等福利。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在職培訓升職等,無疑是職業經理人升值的隱性收入,更重的是覺得自己所有付出都被企業肯定和認可。
對于一起同行的供應商,外企定期溝通,并將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咨詢供應商,征求廣泛的意見,尋求供應商的支持和緊密合作,攜手共進共享豐收的喜悅。而不是視供應商為墊腳石,更多的是彼此尊重。
國內企業強調以(付款)客戶為中心,而外企強調的是創造價值的都是客戶,都是上帝。外企眼中的供應商、員工、客戶與企業發展是一個共進共贏的價值同心圓,中心就是共同的利益價值最大化。而這些是國內企業所不具備的。